工作要闻

工作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要闻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召开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暨专题就业指导会

发布日期:2025-09-15 点击:

为进一步推进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9月1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组织召开2026届毕业生就业动员暨专题就业指导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杨青舟、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贾莉、毕业年级辅导员袁可欣出席会议,2026届全体毕业生参加会议,会议由袁可欣主持。

首先,贾莉作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讲话。她分析了国家加快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政策深入实施等宏观背景,给外语类人才带来前所未有的广阔就业舞台,同时,后疫情时代以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2026届毕业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与竞争更为突出的特点,就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立足当前实际,她对毕业生提出三点意见:一要认清形势、尽早谋划。摒弃“慢就业”“缓就业”心态,理性设定升学和求职目标,科学合理规划路径。二要提升能力、做实准备,不断巩固专业基础、拓展“外语+”复合能力,积极实习实践,同时密切关注官方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主动利用“百万学子留辽来辽”等政策红利,拓宽就业区域视野。三要坚定信心、勇敢尝试。以“先就业、再择业”的务实心态积极投递简历、参与面试,不怕失败、持续调整,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寻找机会。

接着,杨青舟教授作《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求职建议》专题报告,他以详实数据剖析了目前市场的现状及特征,“需求多元化、竞争白热化”的核心特征决定了企业不仅关注语言能力,更看重跨文化沟通、数字化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能力。针对这一趋势,杨教授给出“三提升”建议:一是提升职业规划力,明确自身优势,避免“海投”浪费精力;二是提升实践竞争力,积极参与交流、企业实习等项目,用“硬实力”增强岗位适配度;三是提升信息捕捉力,关注行业动态与招聘政策,灵活调整求职策略。

在“简历现场指导”环节,杨教授结合毕业生典型案例,从三个方面深入讲解了简历撰写要点:简历的结构优化要突出教育背景、实习经历等核心模块;内容提炼需用具体数据和成果展示替代空泛描述;语言表达应紧扣岗位需求,避免夸大。他强调求职简历不是“流水账”,而是个人品牌的“浓缩版”。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交个人简历请求杨教授一对一指导,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会议特别设置“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环节,2025届的4名典型就业代表同学,分别从考取省委选调生、事业编制、升学考研以及企业求职等不同赛道分享“通关秘籍”。他们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备考计划、岗位选择、复习方法和求职方向等实用经验,为2026届毕业生提供了真实、可借鉴的路径参考。朋辈引领不仅增强了就业指导的亲和力和说服力,也进一步营造了外院学子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积极氛围,充分体现了传承与互助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就业工作启动暨专题指导会通过政策解读、专家引领、朋辈示范等的多元形式,构建起从“认知自我”到“实战突围”的全链条指导体系。与会毕业生纷纷表示,将以更积极的心态、更扎实的准备迎接就业季的挑战,为个人职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相信本次大会必将为2026届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撰稿人:袁可欣  校对人:贾莉  审稿人:邓子龙/金美含  摄)